驻马店中院六项措施提高案件调解率和自动履行率

  发布时间:2011-12-01 16:25:16


    驻马店中院从“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高度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展调解领域,规范调解程序,提高调解案件的执结率。

    一是建立全程调解机制。建立诉前劝导、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庭审调解机制,并将诉前劝导、诉前调解、立案调解与庭审调解有效衔接。积极完善以解决诉争为主导的立案调解和庭审调解机制,使调解贯穿于诉前、立案、庭审的全过程。二是建立审调分离机制。设立专门的调解组,聘请一些审判经验丰富,在当事人中有威信,具有亲和力的退休法官,对有调解意愿的当事人及时做好调解工作。三是建立当事人履行能力核查机制。在审判过程中,一方面向当事人明示民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引导调解文书自动履行;另一方面要求义务人提供自己有履行能力的证明或者可供执行的财产证明,并对其提供的财产进行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四是强化调解书的惩戒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规范调解协议,增添带有担保、附加条件、履行期限和违约责任等约束性条款,明确义务人不按期履行的责任,从客观上起到限制和减少协议双方违反调解协议的情形出现。五是强化调解案件的当庭履行率。办案法官在案件审理调解阶段,对当事人有履行能力的案件,力促义务人当庭履行。对于案件标的额巨大,必须分期履行的情况下,除涉及抚养费、赡养费等定期定额履行的案件外,尽可能提高首次履行的比例,并确定合理的履行期限,缩短履行周期。六是进一步完善调解工作的考评体系。在法官绩效考核中,不仅将案件调解率作为法官的一项考核内容,还将调解案件当庭履行率、自动履行率、申请执行率、财产保全率等纳入考核范围进行综合评定,防止法官片面追求调解率,而忽视案件的履行率。


 

 

关闭窗口